伊朗總統萊希從北京回來后,中東地區圍繞伊核協議的風向,出現了巨大變化,特別是以沙特為首的海灣阿拉伯國家,開始主動向伊朗釋放積極信號。
據俄羅斯《消息報》報道,沙特外交部長前段時間明確表示,由于擔心美伊重返核協議的談判已經實質性中止,當務之急是制定一個系統性的方案,讓海灣阿拉伯國家參與到談判進程中,以免地區安全風險進一步擴大。
【俄媒報道截圖,標題翻譯:沙特阿拉伯決定改變對伊朗的態度,呼吁重返核協議談判】
【資料圖】
沙特外長還特意強調,核武器擴散對中東地區沒有好處,但只要不違反這一原則,伊朗就可以繼續發展核技術。
沙特方面的表態,值得我們仔細琢磨。這似乎表明,陷入僵局的伊核協議談判,以及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頑固的極限施壓政策,正在把中東地區安全形勢推到沖突的邊緣,這也讓海灣國家滋生出前所未有的緊迫感與緊張感,否則也不會主動提出參與伊核協議。
我們倒可以大膽猜測一下,一旦海合會國家正式參與伊核協議談判,很可能將會成為各方競相爭取的一股關鍵力量。
這里要補充的是,對于伊核問題,以色列先前提出了一份非常激進的解決方案,要通過武力手段,全面癱瘓伊朗的核能力。如果這份提案被中東其他國家所接受,基本等同于向伊朗開戰,一旦伊朗堅決回應,后果可想而知。中東地區有可能成為繼俄烏之后又一處地緣熱點。
【沙特外長提出參與伊核協議談判】
一旦危機外溢,海灣阿拉伯國家也會受到沖擊,波斯灣這一全世界油氣生產中樞必然會出現大面積停擺。這是沙特不愿意看到的。因此,在管控局勢方面,沙特跟伊朗就有了共同語言甚至是共同利益。
不難看出,沙特已經意識到,美國跟以色列在外交、經濟、軍事等層面極限施壓的方法,并不會讓伊朗屈服,反而會將局勢推向不可挽回的境地。沙特外長表態希望海合會國家能夠加入伊核協議談判,其實也是在與美方的立場保持距離,并與中方在伊核協議上一貫的主張遙相呼應。
【伊朗近段時間的襲擊事件,以色列有很大嫌疑】
我們也要注意到,萊希訪華期間,隨行的還有伊朗在核協議的談判代表,在以經濟能源部門領導為主的代表團中,顯得有些“格格不入”,不排除是向中方通報具體情況。在中國與伊朗發布的聯合聲明中,雙方也就伊核協議達成了共識。這也反映出,中伊合作關系接下來的發展,并不只有經貿一個方向,中東地緣安全形勢、安全格局的構建都會是重點。
而這些都少不了沙特等海灣國家的參與以及支持。近年來,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,取得了長足發展。伊核協議能否順利重新開展,也會影響到雙邊合作關系的大局,這也為中國、伊朗、沙特等海灣阿拉伯國家在伊核協議框架下展開多邊對話,打下了扎實的基礎。
下一篇:最后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