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近年來,“代理退保”騙局可謂發展得愈演愈烈,不少消費者反映,在不少app甚至火車站、高速車站都能看到“全額退保”“全額退保法律援助”等字眼,發布方宣稱能幫助保險消費者“全額退保”“代理維權”等,并展示個別案例,慫恿、誘騙消費者委托其辦理退保維權,不僅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,還讓消費者蒙受了可以避免的財產損失。
“代理退保”黑產何時休?這個問題已然困擾第三方監管平臺、保險公司和消費者多時。業內人士認為,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,“全額退保”的信息從五花八門的媒介平臺中席卷而來,“全額退保”或以“法律援助”為“盾牌”,或以“代理維權”為幌子出現在消費者的面前,但不管蒙上何種“面紗”,最后的目的都是慫恿、誘導甚至唆使消費者委托其全權代理“全額退保”,從而騙取消費者錢財。對此金融監管部門與司法部門也在加強協作,對“代理退保”進行嚴厲打擊。
在金融監管部門、司法部門等多方機構合力之下,“代理退保”現象得到了有效抑制。但由于“代理退保”騙局花樣持續翻新、犯罪團伙進一步擴大等多方面因素,依然有消費者深陷“代理退保”騙局。
今年6月份,來自江蘇的楊女士接到一個陌生號碼的來電,對方自稱是平安保險公司的售后服務人員周某,還能夠準確說出楊女士的保單信息,在交流的過程中,周某歪曲解釋保單,向楊女士推薦保單貸款和減保業務,承諾辦理之后可以有8%的年末分紅。認識到事情不對勁之后,楊女士及時聯系平安人壽的保單專員,平安人壽公司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開展了內部自查,并提醒楊女士“代理退保”的危害,勸告楊女士切莫聽信“代理退保”謊言,成功挽回了楊女士的保險權益。
在平安人壽公司的幫助下,楊女士向公安機關報了案,后經查明周某并非平安人壽公司的工作人員,也沒有保險從業資質,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詐騙分子。
在談到“代理退保”時,平安人壽保險負責人表示,“保險就好像是一把雨傘,就像雨傘可以在下雨的時候,保護我們不被淋濕一樣,保險也可以在我們遭受意外或風險的時候,保護我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,買保險其實就是為我們買一份保障。”中肯的語言向我們揭示了保險的意義和功用。
然而當前社會上總有這么一些所謂的“好心人”,自己不去了解保險,反而以“代理退保”為幌子,挑唆消費者退保來謀利,不僅抹黑了保險機構的名譽,還損害了消費者的財產安全。如果遇到這樣的“好心人”,請趕緊遠離。(平安人壽廈門分公司供稿)
下一篇:最后一頁